常州市“优化数学探究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0.06.07 | 地点 | 多媒体教室 | 应到人数 | 7 | 实到人数 | 7 | |
主持人 | 蒋雷萍 | 活动形式 | 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孟毓华在华城实验小学上课题研究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如何优化数学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第一阶段的研究:有效的评价学生富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 |||||||
主 要 内 容[ | 孟毓华在华城实验小学上课题研究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课题组老师集体研讨并围绕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情况如下: 有效的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进程中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能起到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的后继学习。 转化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属于方法的上位概念。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还需要具体的方法进行操作。例题结束后,我并没有泛泛而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显然放得过大,学生的回答涉及面铺得过大,给人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所以,我仍以图形面积问题中的转化为线索,同时涉及体积问题,有序引导学生回顾并结合课件激发学生再现当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将一类问题系统地整理出来,有利于学生在体验策略的同时,归纳和总结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对面积问题中的转化策略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再体验和升华。这不仅从数学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而且更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上面给学生以丰富的经验积累。具体方法的丰富反过来又深化了对转化策略的认识,这样形成的策略才能深深扎根学生的心田,才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调控作用。 有效的评价决定着能否把这个小组的思考引向深入,使他们的思维趋向清晰、趋于完善。显然,以上教师在处理学生的突发问题和始料不及的研究成果时,显得不够机智和灵活,用含糊的方式搪塞过去。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均有不同,因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均有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有些想法,往往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这时,教师如何有效评价学生有价值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模糊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如果学生的思考很有价值,并且教师很快知道了学生的思维的出发点在哪里,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向是什么,对后续教学或者说其他同学研究成果的汇报有一定的统领作用,那不妨花一定的时间对这组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显现出他们的思考价值,一步一步把小组汇报的思维清晰化、正确化。如果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的结论,教师一时也难以摸清学生的思维根源在哪里,时间又不允许,那么不妨用机智的教学语言加以阻止,当然以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正确的理解探究性教学,屏弃程序上、形式上的刻意追求,把学生视为具有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且与教师平等的学习主体,才能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不断迸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很好地开发。
| |||||||
备 注 | 研究课开展的很成功,老师重点评价了学生富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 |||||||
|
|
|
|
|
|
|
|
|
填表人 蒋雷萍
评论